我徒手造了一个乌托邦,欢迎和我一起虚度时光。
//:Hi,我是白色骑士
沉迷研究各路有料青年的无聊肥宅。
未来两三周,我会和各位唠一唠
最易让人深陷其中的话题:感官世界。
比如:
网红色盲办的艺术展览长什么样子?
迷恋被人亲亲抱抱举高高是啥病?
吃饭吃出颅内高潮是怎样的体验?
以上内容间歇性放送,
请认准 白色骑士 官方防伪:)
今天介绍一位徒手建造音乐厅的自由钢琴家。
眼看着暑期过半,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
在空调西瓜与奶茶的陪伴下,
忙于为各路音乐打call:
Rap、摇滚、音乐剧……
那些直达灵魂的节拍与旋律,
总能在不经意间击碎万颗心。
我们为什么会在听音乐时流泪?
可能感同身受,
害怕一瞬的美好稍纵即逝。
或许是声音作为人类最早的交流方式,
已成为我们的一种本能。
今天我找到了一位拥抱这份本能的钢琴家,
和他聊了聊属于自己的感官世界。
在你心中,钢琴家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科班出身、衣着入时、浪漫优雅?
或是如生于海上的1900般遗世独立?
我现实中遇到的钢琴家 @冯页 是这个亚子的:
白T花裤,秀发随风。
躺尸海聊,佛系弹琴。
偶尔得空外出赴约,还会被鸽。
而作为一个从不用手机的21世纪神奇物种,只能以“手机没电”为由,向路人借电话联系。
以免被误认为是骗子或神经病。
看起来非常田园隐世,不过他也历经各类折腾:
在宾馆弹琴、网吧里看店、计算机售后、货运进出口、钢琴老师......
而这一次,他决定徒手建造一个“极音乐厅”。
音乐厅于一个月前动工
它的设计参考了德国布莱巴赫市音乐厅,可以容纳一百多人。
如图
相互交叠的混凝土板层指向下方的舞台。
LED灯分散在墙面和吊顶中,透过未经装饰混凝土面散射出来。
透空的钢丝座位,轻盈地悬浮在钢板上。
冯页在装修的过程中用到了拆下的钢筋,几十年历史的铁门。
粗糙的柱壁,灰暗的水泥地面,裸露的钢结构。
简单随性,毫不修饰,一如他本人。
6岁学琴,他经历多次主动退学。
这样的钢琴家看起来似乎非常“业余”不靠谱。
但却在2005年夺得第16届法国巴黎国际钢琴艺术家大赛冠军。
一举成为该比赛成立多年来的第一位华人冠军。
当时法国的媒体是这样评价冯页的:
“当他在台上演奏时,音乐就是他的呼吸、他的心跳、他的血液。”
最后他便随演出弹遍全球许多国家的重要音乐厅:
巴黎嘉禾音乐厅、夏特莱大剧院、法国国家广播电台音乐厅、德国慕尼黑音乐厅、上海大剧院……
有一次他参加巴黎索邦大学的音乐会,收获了神奇的演奏体验:
“ 从开始弹到结束,一秒钟就过去了。”
属于自己的时间轴被加快,弹奏中却不会遗漏任何细节。
原来音乐是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存在。
还有一次他弹奏的海顿的协奏曲,第三乐章有一部分滑稽的段落。
伴着呼应的管乐,他自如地加强这份诙谐,台下的观众忍俊不禁。
而弹奏安静深沉的片段时,也能感受到台上台下共同呼吸的沉默。
那些藏于暗流的互动,有来有往。
音乐厅像一个神秘的引力场。
不过很多时候时候他是脱离音乐厅演奏的。
比如在家中甚至是室外弹琴。
虽然家里的硬件上达不到音乐厅的标准,但胜在放松自由。
很多年前之前,他还为结婚的朋友在室外弹琴。
自己的钢琴被小心安置在草坪上,等待宾客陆续入席。
可惜当日天公不作美,最后淅沥的小雨姗姗来迟。
无奈之下,他只能临时在宾馆找两把大伞遮挡自己的三角琴,以免受潮。
待到夜幕坠落,他身边的大树闪着星星点点的光。
庄重而抒情的肖邦的夜曲从他的指尖溢出,弥散到甜蜜的婚礼现场。
他十分享受这些顺其自然的时刻。
那些音乐随生活流淌着的瞬间。
2001年10月份冯页曾搬到乡下。
在那里探险,度过春夏秋冬。
一年后又去了浦东最东面的海边三甲港。
在海边的新家读泰戈尔和莎士比亚。
弹莫扎特、贝多芬与肖邦。
下午练琴累了便看夕阳,半夜通宵读书熬到观日出。
除了电话、网络和朋友,那里应有尽有。
冯页在那段日子里写下的自作曲
他说当你远离那些通讯设备的时候,便会觉得它们是无用之物。
以前住在市区用座机的时候,他经常会把电话线拔掉。
而目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并不需要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系。
所以到现在,他也只用ipad和微信。
“一切其实很顺理成章,没什么好惊讶的。”
毕竟这一点也不妨碍他体验与记录生活。
养花逗猫,弹琴看书。
工作室附近种下的花草
他随缘收养了7只猫
理想中的音乐厅正在建造,而自己正与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不过对于冯页来讲,其实极音乐厅不是专属于自己的。
它更像大家努力建造的小小乌托邦。
比如室内设计上,朋友在工业风的方向上自由发挥所长。
在音响设计方面有相识多年的老友给予建议。
从空间的尺寸到反射的角度,甚至吸音棉的用量……
材料如马桶瓷砖涂料,也有各路朋友赞助。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些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们。
冯页如今的工作室
作为钢琴老师,从2008年起他便会在自己的工作室定期举办公开课、音乐沙龙。
虽然以前50多平的空间只能放置一台三角钢琴。
而今搬新居,他依然经营着自己的沙龙。
吸引了更多热爱音乐的学生、演奏者和听众。
他认为有很多优秀的音乐家与学生们需要一个好的的舞台演出和锻炼。
“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舞台就是TA应该去的地方。”
虽然上海已有很多不错的舞台,但一个小音乐厅的租借费用却能高达三五万。
所以冯页表示不会把极音乐厅的盈利在首位。
他认为音乐厅能正常运转便已满足,甚至可以接受每个月在合理范围的亏损。
极音乐厅为音乐而生。
因为在他看来我们永远无法追赶上金钱的步伐。
“赚钱是为了减少烦恼。
不过钱多了烦恼便随之而来,那要钱做什么?”
如果能付出点物质上的代价,让大家皆有所收获,何乐不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每日给别人弹琴未免无聊。
在这个被音乐填满的空间互相交流才是最有趣的事情啊。
歌德曾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作曲家姆尼兹则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在我看来音乐借由建筑能被更好的传递与表达。
音乐因“在现场”而别具魅力。
那是手机或CD展现不出的惊喜。
正在建造的极音乐厅,便是如此。
而对于冯页来说,它的诞生是自己与世界之间的新连接。
如果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那么由此而生的音乐便是冯页感知世界的触角。
他希望这份振动能传达给更多和自己同频的人。
因为音乐值得。
热爱它的人同样值得。
PS.
极音乐厅会在8月迎来第一场音乐沙龙,
感兴趣的话可以戳文末“原文链接”参与噢~
这是一个 感官世界 。
我们用身体与世界产生链接。
形、声、闻、味、触,
时刻提醒着我们生存的实感。
我们呼唤理性之时,
也无法逃避感性的支配。
就连毒舌青年王尔德沉迷恋爱时都曾感叹:
只有感官才能解救灵魂,
正如只有灵魂才能解救感官。
白色骑士要和大家唠这个专题的初衷,
是希望可以大家看到 感官世界 远不止于刺激或享乐。
我们需要与感官并肩而行甚至纠缠搏斗。
肉身易逝,快和我一起在 感官世界 找到通往灵魂的入口吧。